把握每一天的缝隙

经常我会觉得时间不够用,要做的事很花工夫,索性不做;然而无聊的时候,又能察觉到时间过得太慢,蹉跎以后容易后悔,刚才还不如做点什么事——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晰。

我不是很努力的人,只不过有一点天赋加兴趣,在长久的成长时光里逐渐取得一些专业能力,于是才在学校和公司有优于平均的表现。反思以后,我重视起日积月累的进步。

我认为人应该学习成长。我开始留意、觉察并把握自己的生活实践。我开始坚持每日阅读、每月观看(视频)、每日锻炼,决心早睡。决定每天学一点外语,今年学一点音乐。尝试不一样的午睡姿势、午睡时间,不一样的饮食种类、饮食份量,做一些生活试验。我想我确实是一个喜欢做计划的人。也许这是我不喜欢玩电子游戏的原因:我已不知不觉将人生当成一场游戏,或至少说当下的生活是一场游戏。我相信未来的我能比现在更好。反之,我如果一年过去还跟以前一样,则会对自己越发鄙夷。

这也许是我对自己价值观的一个答案:我珍视什么价值,我想要过的生活是什么样的。对于人生我有一个理想蓝图,但不那么具体。我担心具体的理想会限缩视野,通常变得功利,这也是游戏化需要警惕的地方。我赞同至少有两种做事方式:一种是设定目标,然后缩小与现实的差距;另一种是准备好必要条件,然后见证可能性的展开。我更倾向于后者,厚积薄发式、深挖洞广积粮般、持续完善自我的生活。

但是视野应该更大一些。正如我曾以为自己性格追求完美时意识到,不只是应该思想完美也应该身体完美(所以应该锻炼),我越来越不能忽视这个本该不言自明但遮蔽许久的事实:我应该过好每一天的时间。我不仅要安插计划,更要整体把握时间和计划之间的缝隙。我可以接受自己没有在做什么伟大的、对很多人有意义的事,但我不能对自己一遍又一遍的无聊之后的后悔心安理得。我应该坚持我的每日计划,但计划之外的时间也要好好利用。甚至我完全愿意安排成娱乐活动,只要我是有意识去享受——毕竟我现在深深认可休息是时间管理的重要一环——但不能是一些未经审视的、习惯性的、尤其是让我遗憾后悔的行为。我希望通过正念和前沿知识加强我的觉察,逐渐消除这些倾向,或者也许采取更积极而有效的技巧:用“我要干什么”替代“我不要干什么”,在坚定的计划之外用模糊却正面的指导填补时间。

Try Ctrl+Enter 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