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去影院看了一遍《浪浪山小妖怪》,再哭了一遍。我一般觉得自己不是多愁善感的人,但这部可能会让儿童欢乐的片子,确实让我这名成人不时眼眶湿润乃至落泪。隐射打工人和甲方的段落自然让人酸涩苦笑,真正触动我的则是无名主角想要当取经人、坚定走在取经人路上的经历,或者如高潮和片尾曲词说的那样:活出喜欢的模样。
这一两年比较喜欢看别人的想法,更喜欢看他们的生活:思想是一方面,各种主义、宏大观点怎么跟生活结合,具体实践有哪些,是我越来越感兴趣的。总体来说我有一些想法,会参考别人的理论和生活,有自己的价值观,想过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人生。但是越长大确实越觉得艰难。小时候我暗暗决心要做一个不说谎的人,到越长大发现越容易撒谎。当然这也不是无条件的定言命令,只是我自己都经常分不清有意还是无意,有的谎话好像是不经大脑、脱口而出。有的场景也许让身体以为,遇到被入室行窃般的紧急情况,想来只是受到不那么致命的隐形权力压迫而已。但说“而已”好像又太过轻松,当公司领导说要大家一律延迟下班,这对我来说或许是另一种致命吧:倘若拒绝强制的无偿加班,我就有了生存危机;然而如果接受加班,我的生活便受到损害。生存还是生活,这是一个问题。
我想遵从自己的内心,我用法治理念辩护,我认为我应然的不加班的权利需要成为实然。我想要自己不要哪怕不自觉地说谎话。我想当看到人在餐馆吸烟时,有勇气和“情商”去劝阻。我想遵守地铁先上后下的规定,同时拒止别人插队。我想要跟父母的关系和谐融洽。在只有我一个人的时候,我也想能够“慎独”。想要坚持早睡,坚持锻炼,想熟练地将最好的精力安排给最重要的事情,想支持一些欲望、拒斥一些欲望、利用一些欲望。想坚守一些价值。想让自己生活幸福,同时能对社会有有益的改变。想改变能改变的事,接受不能改变的事,想有智慧分辨这二者。
“为什么(孙悟空)他们就能取经,我们就不能呢?”只要心里是取经人,踏上取经的路,按取经人的方式行事,那他就是取经人。那我就是取经人。如果除去后来跟苯教、密教融合的佛教部分,其实佛陀本来就是普通人。不是很严谨地讲,普通人有良善的观念,做良善的事,经过内外挣扎与修炼,最终就可以成佛。关键还是在于自我内心,在于发挥能动性把握此刻。有一个说不太通的话游荡在我脑中:你现在过的生活,就是你的生活。生活既是目标也是此在。澄明自己的理想生活,现在就给人生上线自己喜欢的那个版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