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更加年轻的时候,给自己定了一些规矩。用康德哲学的讲法叫定言命令,就是不带假设条件的、任何情况下都要执行的规则。其中比如,决不让自己后悔,金钱不重要,等等。后来发现都是狗屁。
绝不后悔,真的可能吗?尽管我特别想成为不后悔的人,很酷,但我没有做到。我就是有越来越多后悔的事情。最开始,我还能说服自己我其实没有后悔,但也只是残存的狡辩罢了。发展下去,不是阿 Q 似的精神胜利法,也将是其他别扭的内耗。其实我真正能做的,就好像计算机贪心算法一样,是按照当前的认知与准则行动。没有更好的决策原则了。事后根据结果修改完善认知和准则,提升能力。我能做的最大努力是,完全遵从我此时的内心作出决定,自由地行动,并导向我当前认为的良好生活。至于未来是不是想法会发生根本改变,是我这等线性人类顾及不到的。我只能在适当范围考虑未来。又或是“天不助我”,受各种客观条件约束,只能达成一个最大公约数,常有的事。
金钱不重要,又是怎么不重要?现在的我就会问这种问题。当时我大概是要视为粪土。用李清晨医生的话说,这非常“唯心主义”。显然金钱很有用。我大概一直追求的,只是不想成为金钱的奴隶罢了。在消费主义社会,消费行为是道德的;在商业社会,能将自己的才能变为现金是光荣的。没有必要一味否定金钱的价值。只是说,金钱只是导向幸福的一个手段,但不是完全线性的,不成正比。我自己偶尔会做赚大钱的白日梦,但日常并没有这种热情动力,理性上也不觉得要索求。我确实受益于买买买,有称手的工具,也买过束之高阁的废品。应该说更重要的是认清什么样的商品适合我,什么样的信用卡是我真正想要的:整理观察自己的意图,理清价值排序。我仍然追求的一点是,假如我因努力或非努力原因得到一大笔钱,我也能够保住并用以实现我的目标。而现实来看,我觉得不需要很多钱就足够拥有幸福生活——但不能没有钱,还是要有一个基数。一部分的钱也是一部分的幸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