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业后我用了很久浦发信用卡。一路提额到 10 万,成功申请人称“AE 白”的美国运通白金卡,最后提额到 20 万算是“毕业”。但后来新一年度公告发出,权益“温暖”升级,我犹豫后销户作罢。
最近我又想申请回来,当然选择普通卡种就好。一方面好奇新申请会给多少额度,另一方面有点报恩的心态:因为浦发信用卡是我人生第一家信用卡,上大学时就靠它海淘。浦发信用卡在我印象中也挺好的,有一段时间点外卖能减十来块钱吧,还给过我消费就送的几十块钱话费,积分能直接当微信立减金用。
但这次申请回来,额度较低,并且发现 APP 有点难用。也没什么活动,几乎只有一个不一定每月都有的超 6 红包,不一定能抽到立减金。看了财报简析、各家银行纷纷“温暖”升级之后,我突然觉得,过去那些记忆实际上被我美化过。当时外卖立减活动,是外卖平台方兴未艾,迫切想占领拓展市场,而现在很难有这种活动。给我话费,应该是因为我的学生信用卡,没有额度,于是好一段时间不消费,银行发短信给我“促活”呢。积分兑换微信立减金,更加只是有时效的活动,并不是年年都续、时时都在。
其他很多银行也有类似情况。经济下行,大家都缩减开支,“降本增效”。除了大的权益“温暖”升级,有的银行去年支付宝支付没积分,今年有了,这种以特别活动名义的计积分形式,明年再又取消也毫不奇怪。哎,没有太多东西是长期的了。信用卡当然还是有其意义,再怎么都比储蓄卡权益多,返现多,一定程度上也是防御“断卡”抽风的手段,只是如果过度关注信用卡活动,持续纠结怎么玩卡,就越来越没意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