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性格色彩”是乐嘉创立的一门性格学说(假说),用红、黄、蓝、绿颜色及其主副组合表示人的性格。不同于“色彩心理学”,后者研究的是颜色对人心理的作用。在性格色彩中,所谓颜色只是方便记忆的代号,跟对人的心理影响没什么关系,也跟个人喜不喜欢某种颜色没有关系。
中学阶段我很迷性格色彩。朋友推荐给我,我开始不屑,后来惊呼准确,买了好几本性格色彩的书,还给同学布道。这时候我认定自己是蓝加绿的性格。简单来说,蓝是指这个人的内驱力本质是“完美”,绿则是“稳定”。也就是说我是追求完美为主,稳定为辅的性格。书中还有详细描述,包括一些表现变体。“开始不屑,后来惊呼”也被乐嘉预料,当作蓝色的特质写在其中。相比红色的“快乐”,黄色的“成就”,我确实觉得蓝色“完美”适合描述我。确实我在一些方面近似强迫症,内心特别敏感,斤斤计较;其他同学(我认定为红,跟蓝互斥)尽管也宣称“追求完美”,但我并没有感同身受。绿色则体现在我的懒散,以及像目标性强的黄色的反面,有时候觉得拖延、不想动,目的不能实现也算了。在性格色彩中,认识自己只是迈出开头。更重要的是修炼。性格特质一体两面,有优势也有劣势。追求完美听上去是好词,但在一些情境中也可能是锱铢必较;绿色让我慵懒,却也用低目标性缓解蓝色的偏执。另外还可以借鉴学习其他颜色。
后来我认识到性格色彩不科学。也许比弗洛伊德那一波进步一些,但现在诸如这样的性格(人格)分类并不被心理学接受。性格色彩也有被批评新瓶装旧酒,类似的分类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。高中时我还妄想有一天将性格色彩科学化。现在则不抱这样的指望。据说心理学现在能描述所有的人格特质,对我来说则不好把握全貌。性格色彩不科学,流行的九型人格其实也不科学,我就暂时没有学习更多。目前相关认知还是依赖性格色彩,对我来说经验上还是好用的:不一定说人就是某一两组特质(因为缺乏科学实证),但大概(经验上)可以认为组内特质相关联,有这个特点大概就有那个潜力;可以很快意识到优点背后的缺点、缺点背后的优点;在创作之时,也能依据这些分类快速设定人物。
最近有人问我关于性格的书,我就给他介绍性格色彩,并诚实说明不科学的现状。作者乐嘉实际上淡出了,从现实来看也没修炼多好,或者说三观相左吧。偶尔我在网上搜索,图书反而在出新,乍一看我都不记得是旧书新版还是全新著作。这种记忆也是我中学岁月的一部分了吧,那时基本天天想着自我认识、自我完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