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看到一些观点,我算是比较同意。不是什么很强的论证,且供参考。
一是对互联网,尤其国内互联网的认识。互联网公司有很多裁员的传言。过于普遍认为互联网是革命性的发明,给很多行业带来了很多颠覆性的变化,但最近越来越多反思互联网红利期是不是已过,甚至于是不是泡沫破灭。互联网本身的作用肯定不能否认,但常常只是具体业务的辅助,本质上还是要做好业务。诚然像一些电商,真正广泛做到了“消灭中间商”,互联网功不可没,也不可以忽视其 APP 日渐臃肿,其 web 端愈发难用,还试图扩大内部信息差(杀熟、价格歧视)。在核心业务之外,很多人员在做跨界业务甚至可有可无的组件,好像每一个 APP 都要加上贷款入口。所谓资本作恶,滥发通知,滥用权限,抢夺注意力,不惜虚假宣传,乃至互联网其实并不“互联”都不用说了。也许真的,不用喊“互联网+”,大多数时候互联网就只是赋能实际业务的工具而已,这些东西并不因为是互联网的所以有革命性,并不因为是数字化的所以更好用更友善。太多花哨的页面、无用的功能,我偶尔会想互联网上什么东西值得赞赏。
再就是近年互联网舆论环境越发恶化。移动互联网迅速普及,提速降费颇有成效,今天的网络环境已经跟十年前不同了。对立严重,情绪泛滥,虚假乃至机器人评论也不少见。很多人不看文字,很多人不想思考,很多人热爱发言。抬杠,扣帽子,人身攻击。真理在现实中并不越辩越明,谣言与唾沫早已环绕地球一圈。有些博主逐渐失去对话热忱、分享兴趣,转而插科打诨、闭口不言。许多真知灼见,或至少像样些的观点,可能越来越转向地下。有些知识一直就是小圈子交流的,也许私域与线下交友聊天会越来越流行。
最后说权威:不要迷信权威,但也不应该抛弃权威。认清权威是在什么领域的权威,在未能验证论据的时候,权威人士更可能比非权威的观点正确。反过来,一篇看似论点明确、论据完善充分、论证方法正确的文章,却来自内容农场或无名栏目,未经检验时并不比权威博主一篇随性微博更可信。另一方面,经验、直觉很重要。许多课题可能不足以大费周章详细实验、严格论证,或者由于经费、排期等原因没有高质量研究,但专家学者大概心中有数,可能不好公开严肃陈述,假如我能听上几句闲言碎语也是好的。当然这只是指大体偏好,对具体问题假如有能力有精力无疑要进行验证与论证,并不是说要回到迷信与依赖的老路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