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任何事物都要合理怀疑,对网络流行语要批判性吸收。虽然我有时候出于纯粹好玩,或者已知各位属于并认同某个圈子,会使用不特定的网络流行语,但大体上我有偏好。不仅写博客,包括更随意的网上聊天,我尽量不使用反直觉的网络流行语。
因为中文文字主要是表意的,所以强行用以表音的流行语是我认为反直觉的。比如“yyds”(永远的神)“蚌埠住了”(绷不住了)“润”(run)。阅读到这类文字时,哪怕我已经明白其意义其构造方法,仍然会有卡顿,因此我不认为是好的流行语。另外,“绝绝子”这类词也是反直觉的,它需要我做一层转换才能理解到“绝了”。合理的缩写则是可以接受的,如“社恐”“虽迟但到”,这类词相对符合汉语本身的构词逻辑,有熟语、成语的感觉。比较好的流行词也有,如“躺平”,从物理姿态引申到精神状态或人生规划,直观不生涩,即使用于书面语,初次接触的人也容易从上下文推断含义。
但是注意“内卷”并不是我认为比较好的流行词。内卷化本身是经济学指某种恶性竞争的发展和状态,但流行起来以后,日常很多时候只是“竞争”或“激烈竞争”的等价说法。涵义实际上扩大了,感情色彩实际上减弱了。于是当有人提到“内卷”,就要分辨是否真是经济学那种特定状态,而不只是用来替代竞争一词完事(否则就让我回落到已有知识,而不形成新的社会批判),这某种程度也造成反直觉的阅读感。说话写作也是,我需要这种警惕,否则就是字面意义的人云亦云。